比亚迪迎来千万里程碑:一场酝酿了三十年的“爆发”
汽湃网 原创 11/19 17952

三十年前许下的那个愿望,实现了吗?


二十年前你开的那台车,如今还在开吗?


十年前和你同乘一车的人,现在还会坐在那里吗?


日与月的交替轮回,让时间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字眼。它会改变大地山河的样貌,它会改变人的模样,会把钢筋铁骨铸成的丛林侵蚀成灰。


三十年的时间,这个世界的样子早已改变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,从写信、发电报,变成了手机发微信、开视频。人们的出行方式,也从挤火车、坐大巴,变成了自驾甚至是智驾……


在沧海桑田的岁月变迁中,除了岁月的摧残,还有值得我们惊喜的成长。


2024年深秋,一家来自中国的车企迎来了自己三十岁的生日。它就是比亚迪。


在比亚迪生日庆典的现场,我最直观的一个感触,就是岁月不饶人,但岁月能磨炼人。时光的痕迹逐渐浮现在王传福的脸庞与发梢,曾充满少年意气的他,变得沉稳而又有些沧桑。


但王传福掌舵了三十年的比亚迪,却变得充满活力和朝气。

从1994年到2024年,比亚迪这家中国车企的经历,仿佛是一篇绝世爽文。而这篇爽文的主旨内容,叫做成长。


有些事,你不去想,它就永远不会实现


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,人们总在一旁高谈阔论,讨论他的辉煌事业,讨论他的成功之道。但很少有人会提起,这个人在达成今天这个高度之前,经历了怎样的苦难。


比亚迪这三十年中,我愿意把它前十年的经历概括成一个词:“苦难”。


90年代到00年代,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,却是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发展的青铜时代。

彼时,我们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,用“摸着大象尾巴过河”来形容也不为过。因为,大象的脑袋,压根不让你去摸。


当时,有大量的工厂,开始转型造汽车。他们造车的途径,通过汽修厂或改装车,把外国的零部件拿来自己复刻、装配。其产品的精准度、可靠程度可想而知。


所以在当年,中国自主汽车工业,是被外国人嘲笑的。他们有丰田、有大众、有通用这样的全球顶级汽车厂商和顶级汽车技术,根本看不上贫瘠的中国汽车工业。

而彼时的比亚迪,还只是一家生产镍镉电池的厂商。虽然它也为诺基亚、索尼等厂商供应电池,可在旁人看来,比亚迪根本不会和汽车行业有太多的关联。


如果说王传福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,那么一定会安于比亚迪“电池王国”的现状。但偏偏,以王传福为代表的比亚迪工程师群体,并不安分。


他们希望去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抱负,去把心中的理想转变成现实。而他们的理想,就是造车。不止是造车,还要造出世界领先的汽车。


敢想敢做的比亚迪,在2003年迈出了自己造车的第一步。王传福带领比亚迪来到了自己的福地——陕西西安。在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秦川汽车厂,正式组建比亚迪汽车,并且踏入汽车生产与制造行业。

比亚迪的第一款车,叫做“秦川福莱尔”。正是这款放在二十年前都不算先进的小车,助力比亚迪开启了自己的筑梦之路。


朝着那个目标坚持,就一定会成功


当比亚迪确立了造车的目标后,或许没有人相信,比亚迪能做到世界第一。


与大多数自主车企一样,比亚迪开启造车之路后的第一步,就是逆向工程。花冠的底子、飞度的发动机,发展初期的比亚迪,用简单的方式,造出了自己在燃油时代最为经典的车型——比亚迪F3。


比亚迪虽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,但它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意义并不简单。它是一款扎实的、可靠的经济型轿车,曾为无数普通消费者带来了汽车初体验。

这款车上市仅仅26个月,就突破了20万辆的销售纪录。


对于比亚迪来说,它需要这款盈利效率颇高且市场口碑极好的车型。因为,如果没有比亚迪F3实现的持续盈利,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比亚迪。


王传福早在二十年前就认为,电动汽车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,而电池则是电动汽车的核心。比亚迪虽然就是造电池的,但是从消费级电池转向车用电池和整车开发,需要耗费巨量的成本。


从2010年开始,比亚迪就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,以工程师为本,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,并且连续十三年研发投入的费用高于企业净利润。

说句实话,如果让一个人在取得成功后,仍然连续十几年地读书、学习,并且还是高强度地学习,那这个人足以“封圣”。


比亚迪在汽车制造领域,就有这样的恒心与毅力。连续十几年高强度投入研发工作,最需要耐得住寂寞。


按照常理来说,第一年的技术投入没有转化成收益,尚且还有继续投入下去的底气;第二年、第三年,乃至于更长的时间,如果这些投入都没有转化成效益,那必然会打起退堂鼓。


但比亚迪更懂什么叫做坚持。


基于“过度投入研发”的理念,比亚迪在新能源大潮来临之后,实现了一轮又一轮的爆发。在今天,笔者并不想和大家去讨论比亚迪有哪些技术、这些技术为什么出色、哪里出色。

因为从网约车司机、家用车消费者再到汽车业内人士,大家都知道比亚迪的技术堪称顶尖。像什么云辇、易三方、易四方、e平台3.0 Evo……比亚迪有数不清的领先技术。


这些技术,被统称为“比亚迪的技术鱼池”。而这些技术,也足够解气!


能原地掉头的仰望U8、可以原地起跳的仰望U9……比亚迪在一次又一次的国际车展上,被海外汽车厂商的工程师多次研究、多次仰望。

所以,永远不要小瞧一个始终坚持的人、永远不要小瞧一群敢想敢做的工程师,只要他们仍然坚定,那么完全可以无坚不摧。


当你站在高处,就会懂得心存感激


从20人的创业团队,到百万人的跨国巨头;

从第一辆福莱尔落地,到千万辆新能源车下线;

从被人看不起的中国小车企,到全球顶级新能源汽车厂商;


比亚迪走过的这三十年,用实打实的亲身经历,告诉我们什么叫“莫欺少年穷”。

今天,我并不想赞颂比亚迪所取得的千万辆成就到底有多辉煌。因为这样的辉煌历史,根本无需过多地赘述。千万比亚迪车主和中国汽车从业者,都会为之骄傲。


在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的现场,比亚迪的主题是“敢”。但在我看来,更深的主题应该是“感恩”。


正是有了一群敢想敢做敢担当的工程师,比亚迪才会有今天的成就。在这个以工程师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车企里,比亚迪将工程师们视作最宝贵的财富。


发布会现场,比亚迪宣布设立30亿慈善基金计划,聚焦教育慈善。同时,比亚迪还向全国中职以上的院校、博物馆和科技馆捐赠新能源解剖车作为科普展具,激发学生们对汽车技术的兴趣。

而这一切,都是在助力培养更多卓越的工程师人才。比亚迪深知,在现代化工业体系中,人才,是最根本的驱动力,也是助力中国成为工业强国的根源。


所以,当比亚迪站在千万规模的高度之时,这家车企并不希望过分地宣扬自己的荣耀历史。当故事翻向新的一页,而立之年的比亚迪无暇顾及此前的功劳簿,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、助力自主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,成为了比亚迪新的念想。


此时此刻,我想比亚迪已经不只是一家汽车企业,它所代表的,是一代汽车人的希望;它所承载的,是亿万中国车迷的期许。


结语:


当比亚迪走过30年的岁月,当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地球广袤的土地上,我在比亚迪的身上,看到一种现代汽车工业里最需要的东西,那就是信念、坚持和责任感。


比亚迪最终能在全球汽车行业取得怎样的成就,我不敢下定论。但我可以肯定,比亚迪有自己强大的内驱力,无论在何处、无论面对时代怎样的变革,它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并且始终以成长的姿态蓬勃向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