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金勇:经销商如何破解防疫“三重门”
汽湃网 原创 02/10 6783

从2019年12月8日,官方通报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到今日,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。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全国关注的同时,也在深刻的影响着汽车产业。

眼下,已经临近大多数企业复工的日子,汽车之家就疫情当下的2020年车市对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会长李金勇进行了访谈,围绕疫情对汽车市场及产业链的影响以及破解之道进行解读。

1、疫情之下,汽车经销商正面临着销量下滑、库存不足以及现金流吃紧的多重难题。
2、国家相关政策以及主机厂不考核、库存调剂等手段,是经销商维持经营的良药。
3、疫情过后,由于消费者心态、市场需求等变化,将引发一定时期内汽车销量的增长。



◆ 经销商面临销量、库存、现金三重门

疫情正在影响着全国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经营,汽车产业毫无疑问也将受到影响。李金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:正常情况下,我国每个月乘用车、商用车销量大约在200万台左右,就目前的情况而言,疫情至少会影响50%的销量。也就是说,疫情每一个月得不到抑制,全国就会损失100万台甚至更多的汽车流通量。

目前,大多数汽车经销商门店都按要求延后了营业时间,4S店不能正常经营,首先突出的问题就是库存难以消化,经销商的库存车都是通过融资租赁而来,一般情况下融资期限是3个月,如果2-3个月之内,车辆不能及时销售,4S店将面临无法还款的风险。

此前,餐饮集团西贝董事长给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,坦言目前2万多员工待业,贷款发工资最多也仅能撑3月。李金勇表示,经销商和餐饮行业一样,也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,每一家店少的二三十人、多的两三百人,即便不营业一天也要支出大额的人力成本,包括工资和社保。另外,4S店还要考虑店面租金、日常线上线下运营等一系列必要开销。如果不能正常的经营,将很快吃掉经销商的现金流。

『2019年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走势』

再从汽车产业链的角度来看,经销商的上游是工厂,而工厂的上游则是零配件供应商。即使疫情在2、3月得到有效控制,4、5月工厂恢复正常生产,但从零配件企业到主机厂生产车间恢复生产,再到经销商终端恢复经营,整个过程都需要时间,无法及时补充库存。


◆ 如何才能撑下去?

疫情对当下的冲击不可避免,如何减轻经销商压力,李金勇呼吁政府和行业能给予一定支持。他谈到,在政府层面,有三个方面可以帮助经销商疏解压力:第一,减轻经销商人力成本,降低经销商阶段性税赋。例如,北京提出1、2月社保可以延迟到3月缴纳,这对企业现金流的保障将起到很大作用。

第二,加大汽车消费的拉动力度。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毫无疑问会出现大幅下滑,而下半年的增长能不能弥补上半年的亏空?政府的相关政策将起到直接作用,例如,针对没有车的刚需家庭,减免一定的购车附加税;针对限购城市的政策松绑,或增加一定购车指标等。

第三,在2月10日之后,希望慎重制定各地恢复经营日期,既要考虑有利于控制疫情,也要考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。

从车企方面来看,李金勇建议及时调整政策,包括商务政策、金融政策等。目前,一些车企都表态免掉2月销量考核,与此同时,一些车企也在和银行协调延期偿还银行贷款,这些都是对经销商非常大的支持。但目前来看,这些都是短期政策,后续要怎么办也要有一个长远考虑,要充分考虑到现状和长期的困难,理性确定全年的销售目标。

另外,在工厂没开工生产的前提下,经销商之间的库存的调剂,也需要主机厂来协调,让库存高的经销商降低库存,库存少的经销商有车可卖。在生产方面,在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前提下,尽可能满足经销商对于车辆的需求的。

“短期内,疫情使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;而凡事都有两面性,从长期来看,或许也会带来一些利好的正面影响。”李金勇说。

一方面,突然爆发的疫情会改变一部分人群的消费观,会催生即时消费的心态,这将有利于私家车的购买需求的促进。另一方面,疫情来袭,首先封闭了地铁、大巴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,网约车和出租车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,人们会减轻对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的依赖。在这种情况下,私家车成了满足日常出行需求最好的选择。

李金勇认为,2018年、2019年的车市下滑,主要在于10万元以下经济型车型的刚需减少,而豪华品牌的需求依然有所上升。他判断,受到疫情影响,接下来各品类车型的刚需都会扩大。对于二三线城市或迫于疫情原因首次购车的家庭来说,10万元以下的入门车型还有很大的市场;而适应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,豪华或合资品牌车型也有一定的增长空间。

总的来看,李金勇认为,疫情对于2020年生产、复工的负面影响至少会持续2-3个月才能有所改善。与此同时,疫情袭来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,将在疫情结束后,引发一定时期内购车需求的增长。

转载自汽车之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