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技术开花、改革结果:上汽的“硬核反攻”
汽车葫芦圈 原创 11/05 16802

在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,上汽集团的展台人潮涌动。

尤其让人瞩目的,是那套被称为“一体化轻量智能底盘”的系统——这,或许是整个汽车工业的一次“底层革命”。


它融合了VMC整车运动控制、EMB干式线控制动、四轮全域线控转向、智能悬架、固态电池与轻量化底盘零部件的完整系统;它能让车辆的每一个动作都更聪明、更丝滑、更安全,甚至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偏好进行“底盘个性化定制”。

在全行业都在卷智能驾驶、卷续航、卷智舱体验的背景下,上汽却选择在“脚下”做文章。这是多年驾控与安全积淀的厚积薄发,对于一家从机械时代一路走来的车企而言,“重新发明底盘”,意味着重新定义车身的“神经系统”。


上汽清楚,只有当底层控制逻辑真正实现智能化与高集成,所谓“智能驾驶”与“高阶安全”才有可能不止停留在算法层面,而成为用户能真切感受到的驾乘体验。


这份“逆势而上”的技术布局,其实正是上汽集团改革成果的外化表现。


技术标签集中确立:改革释放创新活力


如果说2024年是上汽启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,那么2025年,就是这一轮改革进入“结果兑现期”的节点。


去年下半年,上汽启动了被称为集团层面“最彻底、最系统”的组织调整。改革的本质是让创新的水流得更顺畅。过去一年多,上汽释放出了创新的活力,技术成果开始呈现“井喷式集中”。这些成果可以被总结为三大技术标签:“智慧脑、健壮身、强劲心”。

首先是“智慧脑”。上汽已成为国内唯一同时获得乘用车与商用车L4级自动驾驶示范牌照的企业。基于友道智途、智己汽车与上汽商用三大平台,上汽的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从高速场景到城市全域的“端到端”闭环。


与此同时,上汽还推出基于大模型架构的智驾算法,并与OPPO、豆包等合作伙伴在智能座舱与交互系统上开展生态化共研。

其次是“健壮身”。在安全与底盘领域,上汽推出行业首创的“主被动一体安全系统”,结合第二代数字底盘与VMC整车运动控制,实现了车辆姿态的动态感知与主动干预;“魔方电池”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“零自燃”纪录,并在能量密度、快充效率与寿命周期上实现全维度提升。

然后是“强劲心”。以DMH超级混动为代表,上汽在混动与增程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。


其1.5T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.3%,而“恒星超级增程”系统的纯电续航里程已超过450公里,在能耗与性能平衡上达到极高水准。同时,上汽的固态电池与超级混动系统也实现全球领先或首批量产应用。


这三大技术标签的确立,使上汽摆脱了“传统巨头”的束缚,转向以技术驱动品牌与市场的全新路径。


近十年,上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已累计投入超过1500 亿元。领先、务实且易于感知的技术,被快速应用于一系列新产品上,更形成了一个“改革-技术-产品-市场”正向增强的闭环——这,就是上汽的成功密码。


从爆款到体系:上汽以工业实力兑现创新红利


而如果说技术是内力,那么市场就是外功。改革激发了创新力,而创新最终要通过产品被市场验证。


2025年9月,几乎可以被称作“上汽爆款月”——从“旗舰大六座SUV”智己LS9到“长续航中大型轿车”荣威M7 DMH,从“纯电智趣大两厢”全新MG4到“欧澳双五星认证皮卡”上汽大通星际X,上汽集团的各品牌同时迎来高光时刻。


今年10月的数据,已经给出了市场的清晰回声:当月,上汽集团销售整车45.4万辆,同比增长13%;1-10月累计销售364.7万辆 同比增长19.5%,终端零售383.4万辆,领跑国内行业。


从细分来看,今年10月份,上汽自主品牌销量达30.6万辆,同比增长22%,1-10月上汽自主品牌累计销量达235万辆,同比增长28.3%,占公司销量比重达64.4%;而在新能源板块,上汽也再创新高:


今年10月份,上汽新能源车销售20.7万辆,继9月份之后再创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31.6%;1-10月累计销售129万辆,同比增长42.5%——在自主品牌、新能源、海外市场“新三驾马车” 强力拉动下,今年以来上汽月销量表现始终保持强劲势头。


此外,真正让行业侧目的是,面对持续高涨的市场需求,上汽展现出老牌制造巨头的另一种底气——体系化产能爬坡的速度与稳定性。

在智己、荣威、MG、尚界等多条产品线密集上新的背景下,上汽并没有陷入“交付焦虑”。从动力总成到整车制造,从模组供应到渠道交付,整个集团在资源调度上的高效协同能力被充分激活:安亭、临港、南京等多地基地以柔性生产为核心,实现车型切换周期的明显压缩。


与此同时,上汽海外生产基地同步运作,确保海外市场销售车型不与国内产能“抢线”。


这种从需求端到制造端的高速响应,是上汽区别于新势力的最大优势。新势力往往在产品爆红后陷入“产能瓶颈”,而上汽凭借深厚的制造与供应链底盘,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实现稳定爬坡、保障交付,形成“从爆款到普及”的闭环。


正因为如此,上汽的销量曲线更平滑、用户体验更可控,也更符合一家成熟工业集团的节奏与气质。


销量高涨的背后,是体系在发力


短期销量可以靠营销,长期增长只能靠体系。上汽的市场成绩,是组织改革、技术创新与品牌协同的共同结果。


进入2025年后,上汽集团销量已连续十个月同比增长,终端零售重回行业第一,海外市场保持绝对领先。在欧洲、东盟、美洲的多地市场,上汽实现了从“产地销”到“销地产”的转型。

今年10月份,上汽海外市场销售9.7万辆,1-10月累计销售86.2万辆,同比增长2.2%。作为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,上汽MG今年在欧洲累计交付25万辆,同比增长超过20%,充分显示了上汽品牌在主流市场的竞争力。


这些数据说明,上汽的增长不是“虚火”,而是结构性改善带来的持续上扬。


与此同时,集团的财务健康度显著提升。三季度财报显示: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694亿元,同比增长16.2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.8亿元,同比增长644.9%。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也都达成明显增长。


经营现金流净额也同比大增,这意味着上汽不仅“卖得多”,还“赚得稳”;而利润的回升,为下一轮的技术研发与国际化扩张提供了坚实弹药。


如果要给过去两年的上汽一个关键词,那就是——“进化”。改革让上汽“身轻如燕”;技术让上汽“筋骨更硬”;而市场的正向反馈,则让整个体系开始“良性循环”。 上汽已经不再只是“应变”,而是在主动定义中国汽车产业的新秩序。


结语


每一次产业变革,都会筛选出真正有韧性的企业。上汽的故事,正在证明:在风浪中掉头,并不是奇迹,而是体系进化的必然。改革激发创新,创新引爆市场。未来,上汽的确定性,或许就写在这句简单的话里。